Log in to save to my catalogue

馬來西亞職業歌仔戲戲班在困境中的經營策略與劇種形塑:從「新麒麟」到「筱麒麟」

馬來西亞職業歌仔戲戲班在困境中的經營策略與劇種形塑:從「新麒麟」到「筱麒麟」

https://devfeature-collection.sl.nsw.gov.au/record/TN_cdi_hyweb_hyread_00623243

馬來西亞職業歌仔戲戲班在困境中的經營策略與劇種形塑:從「新麒麟」到「筱麒麟」

About this item

Full title

馬來西亞職業歌仔戲戲班在困境中的經營策略與劇種形塑:從「新麒麟」到「筱麒麟」

Author / Creator

Publisher

台灣: 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

Journal title

民俗曲藝, 2022-06 (216), p.141-200

Language

Chinese

Formats

Publication information

Publisher

台灣: 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

More information

Scope and Contents

Contents

上世紀60年代,新、馬地區因新興娛樂的崛起,促使華語戲曲內臺商業演出急遽沒落。1980年代,馬來西亞經濟快速成長,社會轉型,許多劇種相繼消失,只有歌仔戲因為採取「幕表戲」制,擁有較大的運作彈性,它以廟會演劇為溫床,仍能保有不少在地職業戲班。在嚴峻的環境中,少數劇團以獨到的經營策略,異軍突起,打開華人廟會演劇市場,交出漂亮的戲路業績。「筱麒麟」閩劇團是值得注意的鮮明例子,它由著名編導劉虎臣和名小生演員筱金枝主持,前身是1960年代中期自新加坡大型遊藝場「世界」出走馬來西亞的「新麒麟」閩劇團。「新麒麟」鼎盛時期的劇藝內涵、經營手法和品牌格局,是它在馬來西亞代表性廟會劇場開拓戲路,創造特有表演風貌的重要底蘊。1980年代末,「新麒麟」改團名為「筱麒麟」,並於1991年重回新加坡登記,成為雙牌照的跨...

Alternative Titles

Full title

馬來西亞職業歌仔戲戲班在困境中的經營策略與劇種形塑:從「新麒麟」到「筱麒麟」

Authors, Artists and Contributors

Author / Creator

Identifiers

Primary Identifiers

Record Identifier

TN_cdi_hyweb_hyread_00623243

Permalink

https://devfeature-collection.sl.nsw.gov.au/record/TN_cdi_hyweb_hyread_00623243

Other Identifiers

ISSN

1025-1383

How to access this i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