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食與不可食的分類建構:以荖葉飲食與食安為例
可食與不可食的分類建構:以荖葉飲食與食安為例
About this item
Full title
Author / Creator
Publisher
台灣: 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
Journal title
Language
Chinese
Formats
Publication information
Publisher
台灣: 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
Subjects
More information
Scope and Contents
Contents
傳統人類學的飲食研究中,有關可食與不可食的分類,經常對比於文化與自然、熟食與生食、潔淨與危險等文化理解。在當代多元文化揉合、人群快速流動、飲食混搭的樣態下,飲食分類的建構面臨以食安與合法作為新的準則時,日常生活的口味、飲食的傳統智慧、創新食材的研發、環境永續的營造,這些因素如何產生延續建構的動力,以因應合法化產生的食安治理。本文以荖葉飲食為分析對象,在搭配檳榔食用的歷史中,荖葉從單純的農作物被官方與醫療單位歸類為有害的成癮與致癌物質、在養生料理與環境友善的食農趨勢下成為新興食材、在生物科技的運用中成為藥材原料,在逐漸轉變的物質性質中,本文探討在分類建構的因素中,人們如何在傳統與創新中應用荖葉,形成對食安治理的因應。
Alternative Titles
Full title
可食與不可食的分類建構:以荖葉飲食與食安為例
Authors, Artists and Contributors
Author / Creator
Identifiers
Primary Identifiers
Record Identifier
TN_cdi_hyweb_hyread_00647441
Permalink
https://devfeature-collection.sl.nsw.gov.au/record/TN_cdi_hyweb_hyread_00647441
Other Identifiers
ISSN
1025-1383